欢迎访问800cc全讯白菜网   
职工之家
职工之家 您现在所在位置: 首页 > 职工之家 > 正文   
社工精神,我们担当——对话王尤老师
发布时间:[2020-04-27] 阅读次数:[]

导语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期间,全国上下众志成城,以勇敢、坚强而义无反顾的热情投入到了这场疫情防控的攻坚战、阻击战和人民战争当中。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助人自助”为前行的目标,在疫情防控的后方,默默撑起一把慰藉心灵的保护伞,把温暖的信念灌输到生命向上的实践中,他们的名字就是:社会工作者。

疫情期间,公司社会工作专业的王尤老师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积极行动,组建了一支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团队,通过线上方式为有需要帮助的人们提供支持服务。今天,让我们走进王尤老师,一起聆听她与团队在疫情当中的点点滴滴,分享她的所见所闻,为我们带来生命的感悟与自信。


人物简介

王尤 ,1973年9月出生,1997年毕业于2022白菜网总站大全投资经济学专业,获学士学位,2004年获得2022白菜网总站大全政治经济学硕士学位,2013年获香港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硕士学位。2015年取得国家社会工作师中级资格证。2017年获得2022白菜网总站大全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生导团队格。

1997年开始从事财政学专业教学工作,2009年开始从事社会工作专业教学工作。目前主要为社会工作本科及研究生讲授课程:《社会统计学及软件应用》、《社会学定量研究方法》、《小组社会工作》、《社会工作实务技巧》、《社会福利思想》等课程;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学与社会福利、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等。主要担任社会兼职为:陕西省社会工作协会副会长、陕西师范大学社会工作硕士校外研究生导师等。

王尤老师线上督导图片

项目简介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阻击战期间,陕西省社会工作协会积极响应号召,借鉴武汉一线社工机构服务经验,动员专业力量、链接专业资源,运用专业技能,发挥“助人自助”理念,呼吁全省专业社会工作者、医务工作者、心理工作者和社区工作者一起行动,构建陕西抗击疫情专业服务支持体系(SMPC),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逆行扛起陕西专业志愿者的大爱与担当!

“陕西抗击疫情支援团”成立后,专业督导机制也逐渐建立并完善起来。公司王尤老师(陕西省社会工作协会副会长、支援团总协调人)、冯溪老师(支援团督导老师)与其他社会工作者一同担任支援团督导老师,为平台的服务过程进行专业督导,内容包括:(1)每日工作结束后,以线上方式召开督导会议,解决在服务过程中志愿者遇到的问题;(2)完善服务流程,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专业服务保驾护航;(3)定期组织同辈督导会议,评估服务效果、整理汇总相关资料等相关工作。

自2020年2月5日,陕西抗击疫情专业服务援助团正式开始为陕西省有困难需帮助的群众开展支援服务以来,截止4月10日,他们已累计接待群众对象500余人。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竭尽所能地提供专业医学指导、心理疏导、情绪管理与陪伴支持等多项专业服务。

王尤老师(左三图标)专访现场截图

问答环节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与王尤老师的对话时间吧!

问1 王老师您好。在本次专访之前,我们曾对王老师在疫情期间指导开展的志愿服务项目进行过报道,如今,经过两个月的努力,王老师的项目(平台部分)已经暂告一段落了。现在,我们能否请老师和我们谈一谈您当时发起这个项目的初衷是怎样的?能否为我们详细介绍一下本次项目开展的具体情况,以及项目具体进行了哪些服务内容,同时,本次项目到目前为止取得了怎样的成绩?

项目开展的初衷是源于我个人作为社会工作专业老师的身份与专业素养,平时我也参与着一些社会服务与督导工作,并在疫情暴发期间参与到了武汉方面的社工服务的培训与相关工作,具有一定的专业经验与实践经历。

与此同时(2月初),出于对陕西省已经出现社区传染病例的紧迫现实的考虑,面对国家重大疫情,我个人的家国责任感以及社会工作的专业情怀与专业价值观更促使我和我的团队萌发了建立线上服务平台的想法。

于是在项目前期,我们进行了广泛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的调研,调研显示,这样的服务平台的需求是较为迫切,在得到这样的积极的反馈后,我们于2月3日正式建立以微信群为主要依托的线上服务平台,并将平台命名为陕西抗击疫情专业服务支持体系(SMPC 社工 医护 心理 社区工作人员),是一个多领域、跨学科的专业协作线上服务平台。

在线上服务平台中,我们主要为服务对象提供心理疏导、健康防护与社区资讯等方面的咨询服务,为服务对象提供科学的建议与指导,缓解并疏导服务对象的焦虑、不安与无助等负面情绪,改善疫情期间服务对象的身心状况。

截止线上服务结束,我们的服务平台共计服务了507人次,收到的服务反馈更是达到100%的满意率。与此同时,我们还为员工志愿者们专门设立了“暖阳计划”,就是让员工们把他们了解的疫情信息、防护知识和心理援助的方法等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以此帮助身边的人。

此外,在项目后期,我们的平台也派了一些专业工作者与志愿者进入了陕西的一些隔离社区群,为隔离居民提供相关服务;同时派驻一些员工志愿者进行社区群体的外展服务,主要是为老年人们提供电话聊天等线上陪伴服务。

志愿服务满意度调查情况

问2 在团队工作当中,成员们的参与情况是怎么样的,老师是如何与同学及其他团队成员配合工作的?

在平台建立的2月3日,我们以陕西省社工协会的名义发出了招募专业服务志愿者的倡议书,令我比较惊喜和意外的是,仅到5日,就有大量的社工、心理与医护等方面的专业工作者和员工志愿者加入到了我们所建立的微信线上服务平台中,这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在员工志愿者中除了有积极参与的公司社工专业研究生们,还有很多来自西交大与陕师大等众多陕西高校的相关专业的同学,也有部分北大、复旦等国内知名高校的员工踊跃加入了进来。在专业服务团队中,后期还有司法、新闻与教育等方面的工作者参与了进来。同时,也不断有热心群众表示希望加入到我们志愿者的行列中来。

在协同配合方面,我们在这个平台中设立了与医院诊疗机制相类似的机制,即在微信里分别建立分诊群与专家群,即0群与1群。这就解决了我们所担心最大的问题:微信群平台的混乱与失序。具体的解决方法是这样的:有服务需求的服务对象通过扫码进入由专业员工志愿者负责的0群,群中的员工志愿者事先已经接收过一系列专业、持续的培训,通过设立规范的应答服务模式来为各类服务对象提供初步的服务以及是否需要进一步服务的专业判断。在前期的服务过后,我们会为需要进一步帮助的服务对象提供一对一联络的员工志愿者,同时由该员工志愿者将其加入由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医生与社区工作者等共同构成并提供综合服务的1群,根据服务对象的个人情况,联络相应的专业工作者,为其提供专业而全面的线上服务。在服务过后,员工志愿者会将实时记录的专家建议整理后发送给服务对象,并向服务对象收集服务后的反馈意见。

我们有了这种分诊的形式,员工也有了适当的培训,协同配合,服务的效率和效果都较为良好,服务模式较为规范,得到了团队成员和服务对象的一致好评。

问3 本次项目在疫情最紧急的时刻开展,那么请问在开展的过程中,项目是否也曾遇到过一些问题和困难,您和您的团队是如何解决的?

最初我们认为专业志愿者的招募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因为我们对于专业的要求较高,但最后招募的效果却反而很好。可是在平台建立初期,我们仍然面临一个最明显的问题,就是服务对象的人数相对较少。

这一方面也许是因为我们的宣传力度有所不足,另一方面也是受到陕西省疫情得到及时控制以及西安市医疗条件充沛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在前期来说我们的服务对象的人数相对少了些。当然,后者从社会角度来说也是一件好事。此外,由于疫情的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原本设想的进一步接触一线工作者和直接受疫情影响人群(即卫健委提出的“一类”与“二类”人群,详见下文)的服务计划也没能很好地进行。

在初期之后,我们一方面加大了服务平台的宣传力度,另一方面准确定位可提供服务的人群:根据卫健委提出“心理健康支持服务的四类人群”,我们设定服务对象主要为人数广泛的第三、第四类人群,即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被隔离者与家属以及各类居民。只要受疫情影响,有心理咨询等需求的,皆可提供不同程度的线上服务。尽管看上去他们与新冠疫情离得很远,但长期居家隔离与疫情发展等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如网络信息焦虑等,使他们备受困扰,这就是我们要提供服务的一个方面的例子。同时我们还专门为一些隔离社区提供了相关线上服务。

此外,在协同配合方面,我们也存在过一些困难。因为在之前,医生、教育、社工与心理咨询,这些各类服务的理论和技巧是存在差异的,但是这次服务当中,各类不同的服务被紧密地结合了在一起,于是在初期还未磨合良好的情况下,出现了一些抢着服务的情况,这也导致了一些问题。但是后来我们不断进行工作培训与总结反思,最后磨合出由了员工志愿者群主根据情况而按次序邀请专家来提供服务的解决方案。

问4 此次项目在设立与开展上都有诸多突破,那么在您看来,本次项目都有哪些创新之处?

我认为这次线上服务平台的创新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形式上的创新:这次疫情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全新的体验,社会工作者可能习惯了以往的面对面的个案服务的形式。但是面对互联网、疫情与隔离等这种新形势与新问题,就需要有新的方法,这个方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线上”服务。

再一个就是我们提供了跨专业的服务,也就是说我们开创了一个多媒体、多领域、立体式的综合线上服务平台。较能满足服务对象的较综合与较复杂的服务需求。

最后就是我们的员工志愿者。在很多的服务平台都有员工志愿者,但我们这个平台的员工志愿者,是线上平台的一大亮点,比如说在志愿工作当中,我们的员工志愿者如何敏锐地把握服务对象的需求与匹配相应的专家,是很需要较高的前期专业素养和扎实的技能培训的。令我欣喜的是,我们的同学们自行组织,自我教育,互相提升,进行了规范化制度化的培训,其培训效果也得到了专家老师们的高度肯定。

问5 在本次项目的进行中,王老师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相信老师在指导项目的过程中也见到了很多,听到了很多,思考了很多。请问老师是否可以与大家分享一些自己所见的关于疫情与志愿服务方面的那些可贵的、令人感动的、值得分享与铭记的见闻故事呢?

我首先想要分享的就是我们的员工团队,我特别感动于这些员工的积极主动参与,以及他们身上的“自我创造、解决问题”的实干能力与不断创新的活跃思维能力,这给我带来很深的印象,让我充分感受到了我们社会工作专业的员工所具有的深厚的专业素养与浓郁的价值情怀。

然后我想要分享的就是我们服务对象的一些故事。在我们后期进行社区群体的外展服务时,我们的员工在征得老人同意的情况下,与他们定期进行电话联系,为他们提供聊天等关怀服务。这其中有遇到过困难和令人心情沉重的事情,比如说有失独患病的老人,也有生命垂危的老人。我们的员工团队在为他们提供关怀乃至是哀伤辅导的同时,也收获了一些来自于老人们的关爱。这是非常令人感动的,这也证明了在特殊情况下,我们的服务和陪伴是非常值得的。

问6 本次项目与学院的社会工作专业密切相关,也有为数众多的社工同学参与其中,请问老师怎样分析、看待社会工作专业在我国目前的应用与发展?疫情之下,我们又该如何坚定专业立场,体现专业素养,发挥专业力量?

尽管社会工作专业目前仍面临着教育先行而职业化发展缓慢的现实困境,但我们仍需坚持“有为才能有谓”立场。只有当社工发挥出越来越大的力量,得到更多的认可与认同,它作为一个国内新兴专业,才能有更好的应用与发展。这在此次疫情中有着充分的体现。

对于专业培养,首先我认为,我们需要在实践中培育专业价值观与专业情怀。从理论到实践再到深化理论,在这之中,才能真正培养出我们所说的利他、同理心与“助人自助”等专业价值观与情怀。

同时我们要进行价值观的内化,即将社工专业价值观通过与服务对象的沟通内化出来。

此外,社工专业需要不断地进行专业反思,反思是社工的重要专业素养,总结遇到的各种问题,总结实践的经验,这一点至关重要。

问7 透过疫情与志愿服务,老师您对社会工作专业的未来方向又有着怎样的见解呢?

对于社会工作未来的发展,我个人是比较乐观的。社会工作这个专业,是一个面对社会问题的学科。从国家层面来看,它是福利的输出窗口,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福利水平不断提高,人们会更多地关注精神需求和社会公平,对社工人才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专业也一定会有更广阔的前景。

从个人及专业层面看,我们培养出了大量的社工人才,这些人才通过大学期间在社会工作专业的一系列启发式、激励式的,而非填鸭式、灌输式的教育,已经具备了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较高的综合素质,个人能力突出,将来无论走向什么岗位,都会大有作为。

问8 本次项目依托互联网搭建平台,通过线上指导项目运行,把线上教学与线上实习相结合。那么对于线上开展教学与实习,老师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这次算是一个创新,正是因为有寒假期间这个线上平台的成功,我们才能发现线上实习的可能。在线上实习方面,我们认为员工有能力,机构也有需要。也许有人说“线上实习”就是个有名无实的标新立异,其实不然,因为员工在线上实习中是确实有所收获,有所提升。

事实上社会工作专业本身就讲究灵活多变,这恰恰需要他们在变动的情况下去适应变动的社会与社会的变动。疫情是全新的,线上这一形式也是全新的,我们都没有标准答案。但正是没有标准答案,我们的员工才能在实践当中激发出自己的创造性,不断提升自己的勇气与积极性,在责任与情怀中提升专业素养。

在我看来,线上实习并寓教于实践正是在挑战我们填鸭式的传统教育,员工们在被激发出主动性的同时,也被激发出无限的可能性,这充分培养了社工专业价值观与专业所需的探索精神。线上实习也不是走过场,而是有扎扎实实的现实意义的。我相信,这一阶段的线上实习,将成为同学们在研究生学习阶段,甚至是一生中都堪称难忘的回忆和经历。这其实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也是非常温暖的。

问9 最后希望老师能为同学们送上新学期寄语,以此勉励公司学子努力学习,践行院训,成长成才,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首先,希望同学们一定要保持身体、心理以及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健康。疫情给我们上的最为深刻的一课就是要关注自己的健康,做一个健康的人。

第二个是,希望大家通过此次疫情能更加珍惜在学校学习的时光。既要和师长、同学保持亲密友好的关系,也要努力学到更多更丰富的知识来提升自己,从而让青春精彩无悔。

最后一点是,希望大家先要学做一个完整的人。先成人,后立业。只有先成为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有责任、有担当的人,才能拥有不可限量的未来!

结EPILOGUE语

提起社会工作专业,我们都能想起那个人民共同期待的一个人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社会,致力于发掘人的潜能,促成人与人之间的联结、理解和支持。或许社会工作专业的愿景就像是我国著名社会学专家费孝通先生所说的:建立”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社会。

疫情期间,社会工作专业的同学们在王尤老师的带领下,紧密团结,进一步发扬专业精神,坚守社工理念,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出了智慧与力量。

我们也非常有幸,能与老师一同参与到抗疫防控的战斗中去,在未来,期待有更多的人加入我们,承担起社会工作者应有的责任与义务,为建设祖国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END-

撰文丨吴天歌李思迪

排版丨董继泽

责编丨房晓

问答环节文字来源于现场记录与录音整理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800cc全讯白菜网

联系电话:029-88308897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学府大道1号

Email:zxxy@nwu.edu.cn

800cc全讯白菜网地图定位

常用链接